“多元化发展”作为“个性化培养”和“自主性选择”的结果,主要体现在:
(1)学位出口的多元化。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,充分考虑学生志趣和自主规划的变化,设置了多元的中途毕业出口,学生可以在符合相应要求的前提下以学士、硕士或博士毕业。
(2)知识结构的多元化。鼓励学生通过跨院系、跨专业的双学位或辅修,实现专业意愿和知识结构的交叉复合,使学生具备应对未来科技创新、社会发展、产业革命的多元知识结构。
(3)科研实践的多元化。通过开展基础学科、应用学科、新兴学科的协同科研实践,实现学科背景、研究方法和实践训练的多元化,助力学生适应新技术革命,提供应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素养和能力。
(4)国际交流的多元化。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海外合作关系,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,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国际教育机会,全力拓宽学生跨文化的国际视野,具备跨越多元文化的交流能力。
(5)职业发展的多元化。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结合,使学生在职业选择和未来发展上具有更广阔的选择可能和成长空间。